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原龙
出台背景
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截至8月底,青岛市实有市场主体总量211万,同比增长4.5%。市场监管局作为全市市场主体的监管部门,为认真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根据市委、市政府“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部署要求,进一步树牢服务发展意识,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经前期走访调研,认真研究制定了20条惠企措施,强化政策精准供给,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为推动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资料图】
主要内容及亮点
《二十条措施》共分四部分20条。主要围绕提升市场主体发展质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青岛优品”工程、强化监管服务效能四个方面制定具体措施。一是推进五项改革,在提升市场主体发展质效上下功夫
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优化港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流程。在青岛自贸区开展“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开展吊销企业股权变更登记”试点。允许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办理股权变更登记,允许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吸收合并注销,理顺吊销企业股权转让流程。
信用修复便利化改革。优化信用修复流程,开展信用修复全流程网办。出台优化企业信用修复措施,为失信企业开展“套餐式”信用修复服务。
市场主体信用展示便利化改革。在全市部分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拓展应用市场主体“信用码”,现场展示信用信息。推行企业“信用地图”,全面、直观展示全市市场主体信用状况。
3C免办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推进企业开通“3C免办自我承诺便捷通道”,试点实现“即申报、即出证、即报关”,审批时间从5个工作日变为即时审批,3C免办企业清关缩短到1天。
服务型“双随机、一公开”便利化改革。在全市市场监管领域推行服务型“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按照能联尽联原则,组织部门联合抽查,减轻企业负担。对检查中发现首次违法、非主观故意且社会影响较轻的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选择企业最期待检查的行业领域,开展“你点我查”活动。
二是聚焦五个领域,在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
促进小微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开展“益小微”和“助小微”行动,推出一批“优品微贷”金融产品。采取个性化、差异化帮扶措施,探索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培育一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的质量标杆企业。
推动农贸市场规范提升。完善2023年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标准,由各区统筹本级投入和市级奖励资金用于对优秀规范化农贸市场实施奖励。开展农贸市场攻坚克难活动,每月对排名靠后农贸市场的整改情况进行排名。
助力食品饮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立食品饮料产业个性化“服务专员制度”,引导食品产业规模化发展和产业聚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和“两个责任”,搭建一体化食品智慧监管系统,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促进药械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药品网络销售违法线索处置联合检查工作机制。推进药房标准化建设。对全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实施分级监管。提高青岛自贸片区进口药材通关检验效率,建立青岛自贸片区化妆品备案咨询服务“一站式服务”工作站。
推动广告产业健康发展。强化规上广告企业经济运行监测,组建胶东经济圈广告发展联盟。加大“三品一械”、医疗、医疗美容、房地产、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广告监管力度。
三是开展五项行动,在打造“青岛优品”工程上下功夫
开展“质量惠企促发展”行动。实施“青岛优品”工程。成立产品质量技术帮扶专家库,提升企业行业质量供给和竞争力。成立惠企服务工作队,围绕6大产业链,开展市场监管综合服务。
开展“标准化+”战略创新行动。在科技、产业、绿色、城乡、社会、协调、改革7个重点领域开展17项“标准化+”战略创新行动。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开展“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鼓励市场主体研制和执行高标准。
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建立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书面审理机制。落实市知识产权补助资金资助政策,简化申报流程。搭建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专利转移转化桥梁,探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对企业投保符合要求的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专利执行险、专利被侵权损失险等保险产品按规定给予50%的保费补贴。
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守护”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涉企政策措施类文件审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守护”专项行动。
开展“放心消费在青岛”示范创建行动。创新消费维权机制,推动经营主体承诺亮诺践诺,完善经营者首问、消费投诉公示、赔偿先付制度,深入推进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和消费维权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发挥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作用,开展名优企业网络维权。
四是创新五项机制,在强化监管服务效能上下功夫
企业合规指导。发布统一的青岛市市场监管领域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为企业提供“菜单式”行政合规事项指导服务。结合流通环节多样化业态特征,在食品流通环节率先制定“一业一策”合规经营指南。升级市场监管“服务通”“法规通”平台,持续推出“壮链强企”频道,做好法规政策的发布、宣传和解读。
包容审慎监管。持续推进轻微违法免罚制度、审慎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制度落实,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市场主体依法予以免罚、依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或采取对其生产经营活动影响最小的行政强制措施。
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开展重点领域价格监督检查,聚焦行政事业性收费、商业银行、水电气暖等,加力规范各类价格行为。做好涉企违规线索收集,规范明码标价,查处收费中的价格违法行为。监督转供电主体执行政府指导价,为个体工商户降低经营成本。
电梯维保监管。创新推出“智慧电梯维保”,运用大数据监控分析实现安全信息实时预警,连通“智慧电梯码”强化社会监督。
联络站“问需于企”。发挥市场监管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联络站作用,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及时做好反馈答复。加强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二十条措施》有四个亮点:
一是力求精准务实。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深入企业调研走访、召开座谈会和意见征求等形式,收集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和诉求,努力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含金量。如优化港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开通企业3C免办绿色通道、信用修复全流程网办、发布市场监管领域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杜绝让企业“来回跑”“多头跑”现象。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坚持既关注当下、又着眼未来,围绕小微经营主体发展、农贸市场监管、食品饮料产业链、药械化和广告产业发展这五个市场监管的重点领域,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具体措施,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如推出一批“优品微贷”金融产品、对优秀规范化农贸市场实施资金奖励、对监管对象主动靠前服务、开展重点领域涉企收费专项整治等。
三是打造“青岛优品”工程。前不久,市市场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青岛优品”工程。集合全市、全系统质量品牌职能,建立完善的品牌工作体系。下步,将持续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着重在“质量惠企促发展”“标准化+”战略创新、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建设统一大市场等领域,出实招、求实效,实现优化营商环境与打造“青岛优品”两同步。
四是坚持“问需于企”。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前期,搭建了市场监管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联络站,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聘请了48名市人大代表、57名市政协委员,作为观察员,其所在的企业或社区作为联络站,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真正做到服务企业和群众“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记者提问
中国质量报记者:我们注意到,在《二十条措施》里提到市市场监管局优化企业信用修复流程,请介绍一下在推动信用监管方面具体有哪些措施?
毕见清
信用是形成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石,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水平。■ 构建“线上线下并行”信用修复新模式一是线下“六措并举”,提供“管家式”服务套餐。出台《优化企业信用修复服务六条措施》,通过“主动对接优服务、优化模式线上办、简化流程快速办、绿色通道促效能、问题答疑全覆盖、强化宣传塑环境”六项措施,为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服务;二是线上“全程网办”,打造“数字化”服务机制。通过探索应用网上信用协同修复工作新机制,开展全市信用修复全流程网办。目前,企业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线上申请信用修复。同时,发布《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全流程网办操作指南》,指导企业进行线上申请,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为失信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信用风险新手段深入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融合应用,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现已对全市79万家企业完成通用信用风险分类,实现对诚信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企业“利剑高悬”,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开展“数据质量提升”信用监管新行动为解决信用监管数据不全面、不准确、不规范等突出问题,推动信用监管与智慧监管深度融合,出台《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专题调研、问题整改、考核评估和常态监控等手段,建立信用监管数据采集、共享、应用全程动态监测和纠错机制,进一步夯实信用信息归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等信用监管工作基础。目前,已归集全市48个涉企部门产生的涉企信用信息1.04亿余条,初步形成了信用激励、信用约束、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新格局,监管效能不断提升,监管方式加快转变,全市营商环境逐步得到改善。鲁网记者:刚才在《二十条措施》里面提到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统一的青岛市市场监管领域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如何理解和解读这份清单?它在指导企业行政合规方面具有哪些优势?请介绍一下。
刘原龙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市场监管领域,有企业因为对有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无心之失导致违法违规,不仅可能面临罚款,更会因受处罚而信用受损。为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行政违法风险,我局借鉴先行省市经验,在全市率先出台这份清单,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
清单有三个突出特点:
■ 一是实用性较强。在分析研判近几年市场监管领域日常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大量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科学筛选确定易发、频发的违法行为,并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行政违法风险点差异,突出问题导向,有效帮助企业发现和预防常见违法行为。
■ 二是指向性具体。针对不同业态市场主体常见违法行为表现、法律依据及责任、风险等级、合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精准提炼总结,编制两大类76项合规指导事项,企业可直接根据清单对具体经营行为进行精准定性、精准定策,靶向确定预防措施和内控机制。
■ 三是区别性明显。首先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频率划分了“风险等级”,按照“较高”“一般”和“较少”三个层次,确定风险等级为“三星”“二星”和“一星”,清楚明确;其次对“面上”和“点上”问题进行了区分。既有适用各类市场主体的事项,涉及信用、价格、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共18项,又有适用12种不同业态市场主体的事项,涉及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共58项,便于“对号入座”。
总体上,清单实现了两个转变:从监管的角度,推动了执法监督“端口前移”,实现由“惩罚监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从企业的角度,清单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判断可能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和风险点,让企业从“不知是否违法违规”到“懂得判断并自行改正”,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观海新闻记者:《二十条措施》里面提到市市场监管局设立“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联络站、选聘观察员,加强政企沟通。联络站设立后,都取得了哪些成效?下步如何发挥联络站和观察员作用,请介绍一下。
毕见清
今年5月,我局在全市面向210万市场主体,创新选取100家企业建立了青岛市市场监管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联络站,聘请其负责人作为我们的观察员,为青岛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注入了“市场监管温度”。■ “以点带面”提升作风能力设立联络站,旨在打造连接“政府侧”和“企业侧”的桥梁纽带,受聘的观察员,作为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侦查员”、惠企政策的“宣传员”、作风能力的“监督员”,辐射带动周边的市场主体主动参与到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中来,让市场主体有更多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首批100家联络站,我们坚持高标准筛选、高质量建设,充分兼顾地域和行业分布,重点向民营类市场主体倾斜。我们还制作了征集“观察员问题与建议”的二维码,便于观察员们及时反映意见建议。■ “问需于企”提升发展质量联络站设立后,我局分批对联络站进行了调研走访。观察员们通过日常自主体验、不定期暗访和参与活动等方式,针对惠企政策落地实施情况,开展实地体验和监督检查,及时反映问题,提出意见。截至目前,我们已走访联络站64家,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175条,其中通过“观察员问题与建议”二维码收集意见建议85条,已全部转办。对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已全部采纳并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办结率100%。■ “协同联动”提升营商环境在首批联络站设立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力求提升问题收集的针对性和准确度。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第二批聘请了105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作为观察员,其所在的市场主体和社区作为市场监管领域的联络站。下步,我们根据走访调研情况和联络站的运行情况适时开展“向代表委员报告、听代表委员意见,请代表委员评议”系列活动,请代表委员们为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优化“把脉问诊”。来源:青岛发布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295 911 578@qq.com